粵海關博物館于2016年1月1日正式掛牌對社會公眾開放。為加強博物館宣傳,更好地開展海關文化交流活動,現(xiàn)面向社會征集粵海關博物館館徽(logo)。具體如下:
一、博物館概況
粵海關博物館,是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千年秀標志景點,館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粵海關舊址”(又稱“大鐘樓”),是直屬海關第一家國有博物館。
粵海關博物館以大鐘樓文物保護、收藏展示海關文物、開展粵海關史研究為核心業(yè)務,以海關歷史和廣東地域文化為突出特點,是海關系統(tǒng)開展職業(yè)教育、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
二、設計要求
(一)博物館館徽應包括館徽圖案、粵海關博物館名稱中英文的標準字。構圖簡潔新穎,色彩協(xié)調(diào)醒目,寓意明確深刻。
。ǘ^徽應盡量突出粵海關的悠久歷史底蘊與博物館的文化特征,富有人文精神與審美價值。
。ㄈ^徽設計風格、形式不限,但應具有較高的通用性,能以不同比例清晰顯示,可適用于各種載體宣傳,便于推廣運用。
。ㄋ模^徽的使用組合中要有單獨的使用效果以及與中英文標準字組合的效果。
。ㄎ澹^徽設計必須具有原創(chuàng)性,內(nèi)容積極向上,不包含任何有悖于社會道德,法律法規(guī)及其他不適合公開展示的元素。
三、征集時間
即日起至2016年5月25日截止。
四、征集方式
設計者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可提交一個或多個設計作品。應征者應在截止日前以電子郵件形式提交以下資料文件(同一個人或小組的不同設計請分開提交):
。ㄒ唬^徽的高精度設計圖(AI、CDR、PSD、PNG、TIF等格式,分辨率不低于1024*768像素。如作品獲選,作者還應提供可印刷的矢量圖文件)。
。ǘ┱f明文檔(電子文檔,內(nèi)容包括作者/小組成員姓名、聯(lián)系方式及關于館徽創(chuàng)作理念、設計思路的文字說明)。
所有郵件請統(tǒng)一以“粵海關博物館館徽征集”為標題發(fā)送至郵箱:yuehaiguan@126.com。
五、征集評獎
應征作品由粵海關博物館組織專家統(tǒng)一評審,并按照排名選出一、二、三等獎:一等獎1名,獎金1000元人民幣;二等獎2名,獎金各800元人民幣;三等獎3名,獎金各500元人民幣,獲獎者還將獲得榮譽證書,獲獎結果向社會公布。
六、版權約定
。ㄒ唬⿷髯髌繁仨殲樵瓌(chuàng),未以任何形式公開發(fā)表或展出。禁止一切形式的抄襲行為,否則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均由設計者自行承擔。
。ǘ┤缱髌纷罱K獲選,則其版權歸粵海關博物館擁有,粵海關博物館有權對獲選方案進行適當修改。
七、聯(lián)系方式
聯(lián)系人:何沛沛(電話:020-81011266)、
阮 鋒(電話:020-81012377)。
電子郵箱:yuehaiguan@126.com。
通訊地址:廣州市荔灣區(qū)沿江西路29號。
郵政編碼:510130。
粵海關博物館
2016年4月25日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