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央美院設計學院研究生畢業(yè)作品展

資訊頻道 - 院校連線 來源:中央美院設計學院 作者:cdo 2019-05-16

設計學院研究生畢業(yè)展

2019.05.10 — 05.31

設計學院研究生作品展前言 

時年 2019 設計學院研究生畢業(yè)展,是為序。

宋協(xié)偉,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選自《禮記·大學》,主要觀點就是從勤于省身和動態(tài)的角度來強調(diào),及時反省和革新是加強思想革命的問題關鍵。從歷史長河來說,“新”是伴隨著人類文明上萬年的歷史伴隨著“認知革命”、“農(nóng)業(yè)革命”和“科學革命”不斷向前發(fā)展的,我們在地球上的深耕已形成了璀璨的文明、多元的文化和尖端的科技。與此同時,全球人口預計在2050年上漲到98億,面對不斷增多的人口、老齡化的問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壓力、科學技術的顛覆與社會地緣的復雜情況等,作為設計師和設計教育者,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研究生教學特色 

始終強調(diào)專業(yè)的深化研究和項目課題實踐,重視設計的中國傳統(tǒng)學科和交叉新型學科的比較研究,開拓前沿理論與現(xiàn)實實踐。面對中國快速增長和可持續(xù)未來發(fā)展的主要課題,我們認識到設計將日益成長為中國社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核心要素。面對新世紀的全球化語境,研究生教學更關注設計的問題研究、文化研究和價值研究。 而價值創(chuàng)新一直是設計學院研究生教學中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核心。

設計學院研究生畢業(yè)作品    

研究方向 / 首飾設計與傳播研究 

導師 / 滕菲 李湜 周潔

01

作品名稱 / 交響

作者 / 趙曄童

作品材料 / 電路板 鍍金 紐扣電池 925銀鍍金

作品闡釋  / 

首飾對每一位佩戴者來說都具有特殊性,佩戴過程促使其成為佩戴者身體的一部分,并擁有了佩戴者的情感與個性,首飾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了“獨一無二”,作品中電子噪音器的不確定性,使得每一位佩戴者都能“演奏”出屬于自己的噪音作品,首飾的特殊性通過噪音這一形式呈現(xiàn)出來,就像是每一個人都渴望擁有屬于自己的“鉆石”。

導師評語

趙曄童作品“交響”系列,采用鉆石為基本形態(tài),結合電路裝置、金屬傳導與人手觸摸產(chǎn)生音律為表現(xiàn)語言。讓佩戴者成為對首飾再創(chuàng)造的參與者且展開互動,使該組做工精致、好看的佩戴物變得好聽又好玩。

——滕菲


02

作品名稱 / 相由心生

作者 / 韓欣然

作品材料 / 光敏樹脂 金箔  銀

作品闡釋 / 

作品是以“千手觀音”為媒介的交互作品和首飾作品。生活在當下的每個個體需要不斷反思自我,反思自身的外在形象所帶來的社會群體的歸屬以及這種群體歸屬所指向的身份認同,以求適應不同身份之間的轉換,適應消費帶來的身份的建構與消解,處理個人與他者的沖突。意在探討首飾佩戴與身份認同之間的關系。

導師評語

韓欣然作品“相由心生” 以視頻和物件、和空間裝置相結合來完成展示。觀者通過觀看,被攝入視頻,與片中飾滿金粉的佛像融為一體,共同演繹著他者抑或自我的金粉裹體與鉛華落盡的狀態(tài)。如鏡像投射,在觀照人的內(nèi)在世界。

——滕菲


研究方向 / 中國傳統(tǒng)文字設計文化研究 

導師 / 王子源 安尚秀AHN SANG-SOO(韓國) 

金日龍 托馬斯·卡斯特羅 Thomas Castro(荷蘭)

作品名稱 / 以物囍

作者 / 陳粵

作品材料 / 專色+四色印刷 光敏樹脂 亞克力

作品闡釋 / 

這本書展現(xiàn)的是一個過程,我從象征愛情之物出發(fā),從物的形式語言轉向物自身寓意的研究,通過物的特征如何構建出最契合的寓意,反之,寓意又是如何改變了物的特征。最終,我以“囍”字為對象,用那些象征愛情與婚姻的物質為視覺元素進行字體設計,在“文字—物—寓意”之間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huán)。

導師評語

為日常物賦予詩意,為文字賦予情境,由表象深入方法,圍繞“囍”這個文字符號,從其文化內(nèi)核與寓意出發(fā),用新的設計語言做出了看似出格了的詮釋——把傳統(tǒng)指向一種或可未知而自由的境地。

—— 王子源


研究方向 / 時裝設計研究 

導師 /呂越 強勇 周夢 

琴基淑Key Sook Geum(韓國)

01

作品名稱 / 易·服

作者 / 宋爽

作品材料 / 生物纖維 真絲綃  棉麻

作品闡釋 / 

我選用身體作為語言,用面料對其塑造、模擬皮膚的質感和褶皺,溝壑出身體的形態(tài),這過程中我也在不斷思考著:在這龐大的、不可知的、抽象的時間面具下,究竟人能在有限的時空中留住什么,究竟什么才是一成不變的,這是做這組作品之前最初的困惑,也是作品在完成過程中對此的解讀。

導師評語

宋爽的這組時裝作品從身體出發(fā)形成概念,并由兩部分組成。整組作品是時裝藝術和時裝設計的混合體。其中一部分:《易·服》為十套可穿服裝,用能突出象征身體紋理的褶皺面料和工藝呈現(xiàn)出一種女性氣質上的張力與生命力;另一組《persona》為裝置作品,是藝術內(nèi)涵的呈現(xiàn)。她說:“對藝術家個人來說,創(chuàng)作的意義在于:創(chuàng)作的過程好比是對人生某一個階段的提煉,也是對往后人生的一種提前預演和延伸。作品是藝術家自我的另一種體現(xiàn),是對自我局限性的不斷突破,更是對自我的保護”

——呂越


02

作品名稱 / 異樣

作者 / 鄧喬云

作品材料 / 里布 印花PVC

作品闡釋 / 

“異”最初講的是用雙手將一個殘缺的嬰兒遺棄的一種社會狀態(tài),“樣”即外在的形貌!爱悩印奔床槐徽J可的樣貌。人的數(shù)字信息化拓展了人們對異樣的個體和群體的認知邊界,漸漸演化為人類新的普通狀態(tài)。本系列旨在探尋如何表現(xiàn)人的數(shù)字信息不斷創(chuàng)生與流逝的狀態(tài),探索信息的流動在人與社會的發(fā)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地位和作用。

導師評語

鄧喬云的《異樣》系列作品,基于她本科專業(yè)對細胞結構和形態(tài)的研究,演變成針對人際信息劇烈滋生外溢的現(xiàn)象,探索了時裝藝術中新的概念元素的創(chuàng)建和應用過程。概念清晰,制作用心,較為貼切的表達了主題。

——呂越


03

作品名稱 / 意識跳動

作者 / 崔雅歌

作品材料 / TPU網(wǎng)紗

作品闡釋 / 

“強意識”的跳躍思維牽動著“有意識”的身體行為,“有意識”的身體控制著“無意識”的服裝。在跳動的意識控制下,身體、服裝、環(huán)境在轉換的過程中迷幻而絢麗。身體透過服裝也在表達著不同的語言:松與緊、寬與窄、緊繃與呼吸之間存在著微妙的互制關系。這種放松與緊張的矛盾和秩序,使跳動的意識、人體與服裝之間找到平衡。

導師評語

崔雅歌的作品《意識跳動》,是捕捉到意識跳動時的瞬間出現(xiàn)的畫面,將此作為靈感源的作品。她運用了多種服裝材料和制作工藝技術將其感受視覺化。拓寬了服裝設計的外沿,尤其是材料的選擇和對比式的應用。作品效果色彩強烈,主題明確,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

——呂越


文章來源: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微信公眾號


聲明:站內(nèi)網(wǎng)友所發(fā)表的所有內(nèi)容及言論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網(wǎng)站意見及觀點。

全部評論

暫無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