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藝術品復制市場之門

印前頻道 - 藝術微噴 來源:中國設計在線 作者:hccm 2010-07-03

       2006年是中國意大利文化年,1月20日至4月23日在中華世紀壇舉辦意大利文藝復興展。當參觀者沉浸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展的璀璨藝術中流連忘返、欲購不得、望畫興嘆時,價值幾百元到幾千元的文藝復興作品的復制品已經擺到了貨架上。

  萬捷等了三年,直到一個月前達.芬奇原作運抵北京,他終于覺得機會來了。

       13年前,他用手中的40萬元,當上了一個印刷老板;6年前,當網絡流行的時候,他創(chuàng)辦了雅昌藝術網,立志要讓印刷業(yè)與文化藝術、現代IT聯(lián)姻。

  為了推出藝術品復制這個項目,萬捷早在半年前就辦了幾場專業(yè)研討會,在圈兒里弄得好不熱鬧。

  2005年底,他決定干藝術品復制。用數字技術來做藝術復制品,目前,雅昌和遼寧博物館達成協(xié)議,做遼博文物的復制品;然后做藝術品的印刷品,如把文藝復興展作品做成書簽、裝裱在鏡框里的裝飾用的畫,現在文藝復興展的明信片兩個星期售出1000多張。雅昌的業(yè)務還有為推出畫家做各種活動,展覽或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等。在雅昌彩色印刷公司地下室,記者看到為著名畫家姜國芳全球巡展開新聞發(fā)布會時的布景,活動名稱叫“從故宮到威尼斯宮”,布景畫面很有沖擊力。


  對于在2006意大利文藝復興展賣出的復制品,萬捷胸有成竹“復制品價位在288-3800元,兩個星期銷售100張以上,大多數價位在1600元”。藝術復制品這樣的生意不做是沒有戰(zhàn)略眼光,回想到今年1月份雅昌作為日本二玄社的代理商在深圳做展,半個多月的時間賣出80萬元,超過了其他所有代理商單次現場銷售記錄。這一令人鼓舞的事實使萬捷更加堅信:“中國有巨大的文化藝術潛力!

  藝術復制品市場

  被激活了

  在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的藝術復制品市場激活并啟動了。1995年在北京藝術博覽會上,北京的“大陸畫廊”與圓夢藝術公司首先推出當代名作限量印刷品。這些復制品是在香港印刷的,質量非常好,而且又有畫家簽名,在博覽會上很轟動。

  和這些新成立的藝術品復制公司相比,榮寶齋在1907年采用木版水印技術做復制品,可以說是這個行業(yè)的老前輩了,但如今它的運作模式是相當傳統(tǒng)的,還是在琉璃廠的一張一張單賣。有業(yè)內人士指出:“做復制品,我們不把榮寶齋看作競爭對手!倍奈锍霭嫔邕M入21世紀,已經有五六年的時間沒有正式在市場銷售一張畫了。“我們現在研究開發(fā)新技術來制作復制品,不是為了銷售!蔽奈锍霭嫔缥奈飶椭浦行内w力華表示他們復制藝術品主要針對高端市場,博物館和美術院校,還有一些是完成國家任務,為博物館留底。功夫花在科研上,做技術上的儲備。

  于是,不少人開始把目光投向藝術品消費(欣賞和裝飾)市場,他們認為藝術復制品可以滿足幾個市場。專業(yè)市場,一些美術畫家、藝術院校學生、藝術機構的研究人員,因為有的作品藏入深宮不會輕易示人,可以通過復制的方式滿足他們的需求;非專業(yè)群體,星級賓館、飯店、會所、家庭的墻壁空間;此外還有國際市場,喜歡中國藝術的海外華人。目前,在我國已有幾家藝術品復制公司,年銷售額達200萬元。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先生曾經對復制有過闡釋:“在文物法里面,對‘復制’是有特殊復雜的審批程序的。所以,我們需要有個合適的說法。叫‘仿真’,或‘高仿’,或者另外某個更準確的詞。但是今天我還是暫時用‘復制’”。

  藝術復制品市場正在產業(yè)化

  “現代數字技術為現代仿真復制市場化提供了必要條件,而批量生產又為產業(yè)化提供了條件!

  中國藝術復制品的市場是巨大的,當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人們的消費結構要發(fā)生質變。古人真跡藏在深宮不肯輕易示人,名人名畫在收藏家手中輾轉,一般人很難欣賞到,掛歷不能填補工薪階層墻上的空白,書畫專業(yè)認識學習研究見不到真跡,給人送禮找不到有品位的禮物。

  “這就是藝術復制品巨大的市場缺口!比A辰拍賣公司董事長甘學軍表示。

  故事一 引入數字技術成為第一個敢吃螃蟹的

  “我們現在處于前期投入,逐步回收階段。”

  一鼎軒文化藝術發(fā)展公司是藝術復制品行業(yè)中第一個吃螃蟹的,董事長吉平早年為駐英國大使館武官。在國外期間,親眼目睹國外成熟的藝術品復制市場。1997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日本二玄社復制臺北故宮的畫后,決定做藝術品復制的生意。

  一鼎軒是在2002年初成立。在做前期的市場調研時,吉平認識到博物館和大收藏家不是藝術復制品的消費群體,有一定欣賞水平的中產階層、專業(yè)人士才是藝術復制品主要的消費群體,他們把藝術復制品做欣賞、學習、裝飾、禮品用。

  2002年中國藝術品市場開發(fā)得極其有限。一鼎軒公司銷售總監(jiān)王圓女士回憶起當時艱難開拓市場的情形:“當時知道復制品是什么的人很少,而且大家的疑問是既然是復制品為什么還那么貴!边@樣的市場環(huán)境,通過辦展的形式來推銷畫顯得非常重要了。一年下來,一鼎軒自己和各地代銷商辦了20場展覽。

  做藝術品復制門檻很高,一鼎軒研發(fā)復制技術用了兩三年。在開始做故宮文物的復制品時,一鼎軒先做了故宮提供的兩幅畫的反轉片,做成復制品經故宮有關專家進行鑒定后,一鼎軒獲得故宮授權,做我國古代書畫的復制品。從中國第一幅山水畫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圖》到晚清書畫,共復制了古代書畫100多幅。2004年一鼎軒首先把數字技術引入古代書畫仿真制作領域。數字技術復制,各個復制公司有自己獨家的技術,比較難復制的畫,一幅大概需要一個星期。

  “我們現在處于前期投入,逐步回收階段!蓖鯃A指著掛在墻上的清代袁江的《阿房宮》,這是復制品中最貴的一幅,價值18萬元,現已賣出20幅。一鼎軒每年復制200-300個品種,售出幾千張畫。一鼎軒還和油畫協(xié)會合作復制油畫,目前正在和國外的博物館洽談合作。

  故事二 “曲徑通幽”運作藝術品產業(yè)

  “藝術品產業(yè)用富有創(chuàng)意的經營模式來運作,這就是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

  和一些艱苦卓絕的創(chuàng)業(yè)者相比,百雅軒總經理李大鈞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可謂順順當當。早年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就讀,對藝術品有著濃厚興趣,1992年畢業(yè)后在中國旅游出版社工作。在1996年他偶然發(fā)現梵高的畫竟然在日本賣到了幾千萬美元,一計算,這幾乎相當于人民幣兩個億!而在中國藝術品市場,大師級的畫作也不過1萬—2萬元,“這樣的對比,對我刺激很大,中國的藝術品產業(yè)剛剛開始。”

  經過將近兩年的市場調研,2002年李大鈞投入500萬建立百雅軒文化藝術有限公司。4000多平方米的藝術品復制基地、請權威的74歲高齡珂羅版專家周永召先生出山、有5位老技師、20多位專業(yè)人員,100位工作人員,用成本比較低廉的宣紙復制,“珂羅版技術就是手工在玻璃上印”,一年復制100多種畫,每種至少復制100張,價錢在300—10000元之間,海外市場占總銷售額的1/4,而且供不應求。百雅軒復制故宮博物院的國寶《隋人出師頌》、趙昌的《寫生峽蝶圖》、臺北故宮懷素的自敘帖,頂級畫家吳冠中、袁運甫的畫,可謂選題獨特,這些珍貴的畫以什么方式得到真品進行復制呢?李大鈞精心策劃,實施“曲徑通幽”策略。在2003年11月,李大鈞成立紫禁城天地公司與故宮博物院進行合作,依托故宮博物院豐富的資源,開發(fā)故宮的文化產品,并且開展面向世界的藝術展覽活動。一來二往,取得故宮產品的復制資格水到渠成。在復制《隋人出師頌》時,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大名鼎鼎的楊新先生在現場進行了指導。2004年,百雅軒經故宮授權仿制名作《隋人書出師頌》,限量發(fā)行2008件,每件售價3600元。李敖在北京時,故宮贈給李敖一幅《隋人書出師頌》復制品。

  “和畫家的合作,就像藝術經紀人那樣經營畫家。”李大鈞表示,這其中還包括辦畫展、做復制品、宣傳推廣,做作品的形象授權。百雅軒正在和某著名美術院校洽談,擴建藝術品復制基地,使其成為學生實習基地!八囆g品產業(yè)用富有創(chuàng)意的經營模式來運作,這就是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百雅軒創(chuàng)意產業(yè)基金正在向有關部門申請。

  專家觀點

  中央美術學院趙力

  讓藝術品成為大眾消費

  “我喜歡畢加索,但我買不起他的原作怎么辦?藝術復制品就這樣應運而生了!敝醒朊佬g學院趙力副教授表示,在中國這塊市場現在剛剛啟動,是因為以前畫家原作價格太低了,當一位畫家的原作的價格超過大多數人的購買力時,藝術復制品就誕生了,它使藝術由收藏轉向大眾消費。在美國藝術品復制有幾百個億的市場。做畫家復制品,這是藝術產業(yè)化最重要的部分,以后藝術品市場的增長點不在原作上,而在藝術復制品這部分。原作的資源是有限的,狹窄的,而藝術復制品無論是數量還是價格都在增長。在上海的博覽會有的當代畫家真品在100萬-200萬元,而復制品的冊子賣到了一兩萬元。

  趙力表示,中國藝術品復制市場剛剛起步,需要規(guī)范市場規(guī)則。復制畫家作品,原作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涉及到知識產權的問題,企業(yè)必須有畫家或者文博機構的授權才能復制,而且復制的數量也要和畫家或者文博機構談妥。復制藝術品需要健全知識產權的交換渠道。

  鏈 接

  海外藝術復制品市場

  從世界范圍來看,仿真復制業(yè)已成為文化消費市場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西方國家,無論在政府辦公室、大酒店、大賓館還是寫字樓、客廳、臥室都可以看到藝術復制品。伴隨原作展覽,西方國家的博物館、藝術館有藝術復制品銷售。在英國、意大利有著名的藝術品復制和印刷公司。

  美國:商業(yè)性藝術市場對象

  占人口的60%

  在美國,藝術品復制1991年開始的。近年,龐大的商業(yè)性藝術市場的主要對象占美國人口60%左右,家庭年收入在3萬至10萬美元之間的中產階級家庭,平均每個家庭的掛畫數量為30幅左右。據公開資料顯示,一幅有限印刷的畫,印刷成本一般在1萬美元左右,最高不超過3萬美元,加上廣告和發(fā)行費用,最高不超過4萬美元。以每張批發(fā)價500美元,印制300張計算,批發(fā)銷售額為15萬美元。減去購買原作的錢和支付給畫家提成的版稅?有限印刷通常為總銷售額的5%—10%,無限印刷在3%—4%左右,批發(fā)商仍有很大利潤,美國著名的西格爾公司就是依靠經營中國畫家丁紹光作品的絲網復制品發(fā)達起來的。

  日本:二玄社創(chuàng)造了

  藝術品復制的成功先例

  日本二玄社1953年建立,從事書法類圖書出版,1979年取得臺北故宮的同意,開始復制故宮的歷代書畫精品,二玄社以寬5米,高2米的特制相機拍攝,并以八、十二色印刷,(彩色印刷二、三次套印),使原件以原寸原色化身、贏得海內外市場的認同。1995年二玄社為遼寧、上海兩家博物館復制稀世之珍的北宋李成《茂林遠岫圖》、徽宗趙佶《瑞鶴圖》、元王蒙《青卞隱居圖》。曾有人評價,二玄社不僅創(chuàng)造了一個藝術品復制、出版領域的神話,還深深地影響了中國書畫創(chuàng)作、影響了中國美術界。

  中國臺北:荷蘭銀行案例

  為人所稱道

  臺北市敦化南路上的荷蘭銀行用梵高畫作包裝整棟大樓外觀,營造話題,并成功營銷該銀行藝術信用卡,該棟建筑現成為臺北著名觀光景點,吸引不少觀光客。這張卡,在三個月之內創(chuàng)造了300%的成長率,讓一個原本在臺灣不算知名的銀行,迅速成為時尚討論話題,熱度持續(xù)至3年后的今天,并延伸出貴賓理財等一連串的加值服務。                                           

聲明:站內網友所發(fā)表的所有內容及言論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網站意見及觀點。

全部評論

暫無相關推薦